张琦:公益,从播种到扎根
作者:​桂馨之友 张琦 发布日期:2019-01-01

1、公益,从播种到扎根(张琦).jpg

       去年年底,我有幸受邀参加了桂馨志愿者年会的“公益,离生活很近”对话环节,与几位资深的桂馨公益人面对面,畅谈心目中的公益和生活。主持人韩桦女士妙语连珠,循循善诱,她的问题让我有机会深层次地审视自己对公益的认知,回顾我了解公益、参与公益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脚印。


       人们往往用“种子”来形容家庭对孩子播撒的影响,这些“种子”先是静静的蛰伏、酝酿,一旦遇到了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就会破土而出,绽放生命,有的还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对我而言,播撒下公益种子的是我的爷爷。那时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爷爷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远在云南的一位小学生。在那个通讯、信息远不及当今的时代,贫困地区儿童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年幼的我并不知道对方是谁,爷爷的资助究竟在什么程度上帮助了他,但我始终忘不了的,是爷爷收到他的信时,一遍一遍地读,眼角眉梢透露的那份期待、那份喜悦、那份满足。那幅画面一直萦绕在我心里,传递给我强烈的讯息:“帮助别人,会带给自己快乐”。


       “种子”一直埋在潜意识里,我没有意识到在我漫长的求学过程中,它是否也随着我的年龄慢慢发育成长。大学毕业后我去英国深造,小伙伴们纷纷谋职打工,我给自己找了一份音乐厅的志愿者工作。这份工作的酬劳不是金钱,而是音乐会的入场券。每次我在音乐厅结束了志愿服务,与观众一起,听着或古典或流行的旋律在耳边行云流水般响起,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无以名状的喜悦。这是我第一次做志愿者,持续了大半年时间,那颗种子开始慢慢膨胀,一种意识融入到我的呼吸和血液中:“有种付出,不一定获得金钱,却收获极大的幸福感。”


       遇见桂馨,那颗呼之欲出的种子才算是有了真正的阳光和养分。最初有机会为桂馨服务得益于加入了英语翻译志愿者团队,也正是在中英文材料翻译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桂馨高效专业的工作团队,了解到了桂馨精彩纷呈的项目。这个平台始于最为诚挚美好的初心,借助爱心机构和人士的合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我不仅仅有机会见证,还有机会亲身参与,我想这正体现了桂馨非常浓厚的机构文化,每位志愿者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发性的驱动出使命感。


       2016年和2017年暑期,承蒙桂馨的信任和厚爱,我和孩子作为“桂馨之友”,在宁夏隆德和贵州罗甸感受了桂馨书屋悦读夏令营。志愿者的智慧、无私、爱心与孩子们的淳朴、热情、聪慧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校园里、教室里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对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持续十几天的盛宴,没有了课业的压力、作业的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创意不断的活动、唾手可及的高质量图书和志愿者哥哥姐姐青春洋溢的笑脸。每当孩子们离开校园,一切重归平静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去想,盛宴总要落幕,喧嚣与笑声过后,我们留给孩子什么?我想答案可能就是“种子”,我们要播下种子,孕育孩子们对书籍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探索,对大山之外世界的好奇。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力所能及的提供种子破土而出的条件,桂馨书屋的建立和使用,对乡村教师培训的不断加强,无疑是阳光,是雨露。


       要想让孩子成长、发展的体系更加健全,还有一个环节至关重要,那就是家长。舐犊情深,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家长,特别是父母的爱。可目前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是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如何争取到家长这一方,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闭环,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否能尝试设置一些环节,比如在悦读夏令营开始之前做一些问卷调查,对家庭阅读习惯、阅读数量大概有所了解,再在夏令营进行过程中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说说阅读的重要性,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等等,这样的举措能否将夏令营的阅读不仅仅拓展到开学以后的日常教学中,也延伸到离开校园后的家庭生活中。


       我注意到与桂馨基金会相关的海报、视觉设计都是绿色的,这背后应也含有播撒种子,收获森林的寓意。现在公益有蔚然成风之势,希望更多的人能扎扎实实地看待公益,践行公益,与桂馨携手重视乡村教育、改善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