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赵巧婷:一颗心走进另一颗心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赵巧婷 发布日期:2019-01-01

2、一颗心走进另一颗心(配图)_副本.jpg

       在洛沟支教过两次,第一次的故事是关于自己的,而这一次的故事,是关于自己和洛沟的孩子们之间的。回想第一次支教还是刚上大二的小师妹,跟着其他支教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来到洛沟,山村、教课、队友、感受生命,那一次的课程很成功,此乃后话,但是那一次支教结束后汹涌而来浸透我内心感受的,是关于自己的成长,是关于对自己的人生新的可能性的思索,相信这种感受是很多志愿者第一次支教的共同体验,那种感觉,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但是因此说来,支教这项事业,去一次是远远不够的。


       清楚地记得上一次支教时候,张培均师兄每天陪着马克超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黄卉师姐在离别那天的一大早坚持去把自己的生日蛋糕送到马克超同学家里,当时我对他们俩所做的一切能否带来改变深感怀疑。因为,这个马克超,在当时是全班最不听话的一个孩子,而张培均和黄卉是他的班主任。马克超身上有很多问题:家境贫寒,去过的人都说只有家徒四壁才可以形容,父母不懂教育,常常忽视他的存在,学习成绩最后一名,上课竭尽所能扰乱课堂,而且学校的所有小朋友都嘲笑他是“傻子”……时隔两年再次回到洛沟,家境依然贫寒、成绩依旧落后,但是他不再打扰课堂(偶尔打扰也会很不好意思地冲着我笑)、不再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相反是和所有同学玩在一起。有一次下了课他还在专心致志地读完上节阅读课的书,而且最珍贵的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惊喜地看到马克超的变化,明白了师兄师姐当年的努力没有徒劳,明白一颗心走进另一颗心的可能,明白短短十几天的支教除了传授知识以外可以改变的还有许多。


       洛沟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很单纯、很善良,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很开朗、很阳光。孩子虽小,心事却一点也不简单。有的孩子成绩很好但是担心家里无法供读,有的孩子天赋异禀但无人引导形成了孤傲的性格,有的孩子生性喜静以致离群自卑,有的孩子迷一样地不怕任何人肆意调皮……这一次的支教,我做出的最大改变也是努力,就是去尝试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其实小孩子有心事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出在无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心事,包括学校和家庭。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都并不了解子女所思所想,而学校的老师虽然对同学的性格和家庭背景了如指掌,但却没有积极地想去改变孩子的观念。家长和老师都在沿用自己被教育的方式来教育新一代的小学生,想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后也会变成他们父母一样为生计所迫的样子,痛心,但或许这正是洛沟村难以摆脱贫穷命运的根源。


       走进另一颗心,有时只是知道了他的一个小秘密,比如他的自创地球起源理论,于是我们之间就有了特别的亲密;走进另一颗心,有时可能是用一句他们从来没听过的话来批评他的错误,比如我给孩子们讲“不要赢不起,输不起”的时候,他们因为这个新奇又很有道理的理念所臣服,完全忘了被批评时的气愤;走进另一颗心,可能只是额外的一点点宠爱,一点点“对症”的关爱,有时就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所有防线崩塌,打开心扉欢迎老师进来。


       每一个小孩子的心理都有一个突破口,用心观察他们眼中的世界,总会发现这个突破口。


       发现了以后,才到了我们想办法解决的时候。这个过程并不痛苦,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不愿意用任何标准去给孩子们贴标签,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让我们惊喜,让我们感动。


       或许会有那么一个人,因为我们的支教改变了一生;也可能有那么一群人,只是为人生留下了一段快乐的记忆,但那也足够了。我们每位志愿者,都愿意发挥所有的能力来给孩子们的童年增加一点新鲜刺激的快乐,来努力改变其中的那么一个或者几个孩子,我们仍然在努力着,期待着,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