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向湘萍:“支教热”的冷思考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向湘萍 发布日期:2019-01-01

2、支教”热“的冷思考(配图)_副本.jpg

       “我在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黄媛媛老师回忆道。五年前她还是一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的大三师范生,院里发出了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下乡支教的招募通知,她想着自己作为师范生要提前去感受下课堂,支教地点距家乡也不远,就满怀希望的递交了申请。像黄老师这样第一轮就遭淘汰的情况对于今年1000多报名支教的学生来说,司空见惯。


       “报名人数很多,只有优秀的能够进入支教队。”曾两次担任师范学院支教队队长的朱青泉不无感慨。他说,“前几年报名人数一般是两百到三百,今年已经达到一千多。”这 1000多个报名者中仅有37名学生最终形成3个支教队,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支教,即支援教育。2010年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第一次走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与学院团委合作,到如今,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已经是第5个年头。古丈县、保靖县、龙山县等多地的乡村小学搭建有桂馨书屋,各个书屋均由基金会爱心人士捐赠,有上千本崭新的图书,供学生借阅。


       为什么炎热的暑假,志愿者们不要空调、电脑、游泳池,而要去乡村无偿支教,去受这个苦呢?按照龙山县团委工作人员朱青全的话说,支教纯粹出于个人意愿,出于一份爱心,给村里的留守儿童带去一份关爱,自己也会同样快乐。支教的志愿者可以在欠发达的乡村体验生活、锻炼自己、获得专业实践经历,还可与孩子们建立一段纯真的友谊。在吉大师院,支教与校内成绩评奖不挂钩。


       湖南保靖县翁科小学罗卫华老师在电话里说:“我第二次带队选择了古丈县岩头寨小学,我知道条件比第一次要艰苦,但是这样的实践带给我更多收获。”乡下支教的日子才真正让大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生活。最近热映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话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世界观。朱青全说,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没支教过,就难以体会贫困山区小学的孩子是怎样生活学习,他们面临怎样的困难以及在教育生活方面与城里孩子有多大的差距。


       然而支教不可盲目,在艰苦环境下独立生存是基本要求。一日三餐,自己动手,这已经是个难度不小的挑战;还要适应与家乡不一样或完全不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这些恐怕都是70后父母的回忆,却只是90后孩子的电影吧。另一方面,虽然支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学生乐于奉献的态度,但大学生需要明确支教的目的,不能为了吃苦而吃苦。今年捐赠了一间桂馨书屋的陈义华先生说:“志愿者们的背景不同,只要10天能坚持下来就肯定不容易。谁也不愿意住在又脏又有虫的地方,你不能说我不愿意住在这种地方就说明我对孩子们没有爱心。”


       支教绝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体验田,组织课堂的能力不好,就无法让支教圆满完成,带给孩子们的有益影响也会打折扣。“悦”读周第一个字是“悦”,孩子们也期待愉快的暑假,没有适当的课堂形式,会给孩子们的理解和专心听讲造成困难。“去年支教活动第一天后,就有高年级的同学说课程很无聊,想回家。显然经过选拔的志愿者们也没有能够掌控课堂的秩序,课程内容不够吸引学生;也不开展课外活动,因为怕管不到孩子,怕出意外。” 现工作于卧当村卧当小学的黄媛媛老师说道。支教,也绝对不只是大学生自己体验了一把乡村生活,否则孩子们会如张娜同学所想——“感觉被调戏了”。黄老师也在电话里为已经出发的吉大师院新一批支教队给出建议:希望志愿者们真心为孩子们来。


       然而,经过层层筛选的志愿者们,或多或少带有胜利者的心态,摩拳擦掌,想要在一方讲台上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对此,曾多次担任吉大师院支教队队长的罗卫华老师想对师弟师妹们说,“别太较真,非得要孩子们从书本里学到什么,重蹈自己曾经接受过的‘填鸭式教育’”。短短一周或十几天的支教活动根本不可能系统得讲完某一本书的知识,因此,引导和培养兴趣最重要。正如黄老师所说:“志愿者们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孩子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好玩的事儿,在志愿者走了后能够继续看书;或者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更好地去看书,而不是来了就辅导作业、教几个字。”


       “乡下的小孩儿真是特别能抓人心。”罗卫华老师两次参与桂馨支教活动后留在了乡村基层教育,每个小孩儿都有好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些孩子在罗卫华支教结束后,给他写信,甚至去他工作的地方看他。真诚的沟通不在乎陪伴的长短。罗老师最后说到,“那是我们共同难忘的美好回忆。”站上讲台,就是船长,面前是一群坐的整整齐齐的小小船员,对前方充满渴望,责任感是满满的;走下讲台,就是兄长,面前是一群可爱懵懂的弟弟妹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成就感亦是满满的。


       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们的引导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了良好氛围,让阅读真正有可能成为陪伴他们一生、受用一生的好习惯。问及对阅读作用的看法时,黄老师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非常踏实,他妈妈带着他嫁了两次,又亲眼看到自己亲生父亲出了车祸而离开人世,但是他仍十分开朗,好像从未有过悲剧的阴影。他在作文中写道:‘我好喜欢看一本书,叫《感恩父母,父爱如山》,每次看这本书就感觉父亲在身边’。有些孩子调皮可能就是因为缺少父母的爱,如果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能从书中理解到以后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缺少父母的爱”。


       在孩子们的身心成长阶段,如果志愿者们能够让孩子们意识到,用阅读去弥补心灵缺少的东西,那才是支教的最大意义。尤其对于乡村的留守儿童,希望桂馨书屋传递的温暖能够给孩子们的心灵带去陪伴与安慰。


       支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拿工资白辛苦”,也不仅仅是大学生简历中踏实肯干的证明。大学生作为社会新一代的掌舵人,通过支教为社会公益做了贡献,更是从中学会了一份担当。支教经历让他们以小老师的身份生活,理解了老师的不容易;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让他们以家长的身份生活,体会了父母的辛苦。正如朱青全说的,支教从一份爱心出发,然后在未来,我们的大学生将有意识地将公益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新闻上的“民工潮”、“留守儿童”对于他们再不是遥远的名词,而是切实的社会问题,需要他们去解决,而这些社会问题会与孩子们天真的笑容一同萦绕在支教者们的心里,一同酝酿着大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