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News
【中国社会报】焦怡然:以公益项目推动社会创新
作者:焦怡然 发布日期:2023-11-13

1704255123165127.png

不久前,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的一位捐赠者说:“公益项目是一场社会创新,就像创业一样。”笔者深有同感,只要带着一颗解决社会需求的本心和精益求精的行动力,这些公益项目就会推进问题解决,推动社会创新。

 

近期,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正在开展一个公益项目——科学教育支持计划。这个项目并非刻意设计,而是在不断解决需求中推出来的。此前,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执行的公益项目,是给一些地方学校捐赠科学实验器材,然而结果反馈,因为老师们教学理念不同导致这些器材利用率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开展了首期全县域科学教师培训,没想到很多老师对这一培训热情非常高。结果显示,培训满足了项目落地需求。为此,在充分汲取老师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基金会策划了为期40天的教师交流计划,支持参加首期全县域科学教师培训的老师们到东部地区学校参观学习;后又资助这些老师成立工作室,以带领区域内更多老师参与。正是因为有了前面这些项目的沉淀和积累,科学教育支持计划才得以出现,这一计划旨在对基金会既往支持的科学教师的经验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并搭建平台,供科学教师们交流探讨,以期共同提高。

 

回顾这一公益项目的发展过程发现,公益项目随着需求变化在不断调整。而不变的是项目工作人员在归纳、推广既有经验和模式的同时,不忘关注项目合作方新的需求,并沿着需求脉络做更多的拓展和延伸。

 

发现需求也许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找到办法满足这些需求。比如,开展一场教师培训活动,首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专家资源?带领老师去参访的学校资源从哪里来?这些资源如何长效地发挥作用?这都是从资源供给方的角度作出的分析。如果从执行层面看,需要考虑得更为细致周到,以举办一场夏令营活动为例,需要考虑学生从哪里来、活动日程怎么安排、场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就餐和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实验材料和物料如何采购和安置等诸多问题。资源的供给、项目流程的落实,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效果以及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以及“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心态和行动力,以应对项目设计和实施中的各种问题。(焦怡然,作者系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